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年第11期1509-1512,共4页Moder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摘 要:目的探究胃贲门及胃窦部的上皮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行ESD治疗的410例胃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若术后标准内镜无法通过某处则定义为胃部狭窄,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针对发生胃部狭窄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处理的效果。结果41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狭窄51例,发生率为12.75%。贲门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窦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术后狭窄与不狭窄患者最大切除直径、黏膜缺损的范围、黏膜缺损纵向范围、术后穿孔、术后出血等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切除标本的最大直径超过50 mm、黏膜缺损的范围超过圆周的75%、切除中黏膜缺损纵向范围超过50 mm以及ESD术后穿孔和出血是ESD术后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全部ESD术后发生狭窄患者,经相应处理性治疗后,吞咽困难、腹部饱胀、恶心和/或呕吐等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也减轻。结论切除标本的最大直径超过50 mm、黏膜缺损的范围超过圆周的75%、切除中黏膜缺损纵向范围超过50 mm以及ESD术后穿孔和出血是ESD术后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内镜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处理ESD术后狭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2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