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让交流更贴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20年第11期27-28,45,共3页

摘  要:①20世纪80年代,一位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输入了一串字符“:-)”,用以表示微笑。这个生动、亲切的笑脸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最早的“表情包”。此后,人们“视觉先行”,创造出各式各样形象的表情符号。21世纪初,即时通信软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套视觉情感符号,这些造型可爱、神态各异的“小圆脸”具象地模拟出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颇具典型性,推出后风靡至今,成为流行符号。

关 键 词:电子公告板 即时通信软件 面部表情 表情符号 肢体动作 神态各异 表情包 视觉情感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