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
出 处:《婚育与健康》2020年第12期38-38,共1页Love and Health
摘 要:“心部于表”语出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原文的意思是根据传统哲学阴阳互根、天人合一理念,总结出藏象学说的整体观,将五脏气机升降出入的特点归纳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历代医家注解隋代、初唐时期的学者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有“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的注解,唐代的学者王冰在《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阳气主外,心象火也”的注解,明代著名医家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有“心属阳,居于鬲上,故心部在表;肾属阴,居于鬲下,故肾治于里”的注解。这充分说明外在皮肤疾病的征象由内藏之心君主管统辖、治理。
关 键 词:气机升降出入 黄帝内经 阴阳互根 著名医家 藏象学说 中医典籍 杨上善 皮肤疾病
分 类 号:R22[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