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萍[1] LI Ping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 处:《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4期87-95,共9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复兴与重塑: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研究”(项目编号:17XJC751003);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延安木刻版画的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JK084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略,“文艺大众化”必定是不可绕开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战时特殊的政治形势和文艺政策的调整,延安时期文学语言的创作实践使得“五四”时期由知识精英提出的“大众化”理论从口号阶段、形式化阶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实施,大众化文艺刊物的创办、鲁艺学院教育方针的调整以及对民间旧形式的改造与利用,促使“大众化”在延安文学创作实践中落地生根,不仅实现了从“五四”模式向“当代”模式的过渡,出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语言应用与新的文学主题,并借此正式确立了赵树理方向这一经典的文学语言写作范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21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