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文学语言的大众化实践及其成效  被引量:2

Popularization Practice and Effect of Literary Language in Yan'an Period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萍[1] LI Ping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  处:《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4期87-95,共9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复兴与重塑: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研究”(项目编号:17XJC751003);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延安木刻版画的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JK084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略,“文艺大众化”必定是不可绕开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战时特殊的政治形势和文艺政策的调整,延安时期文学语言的创作实践使得“五四”时期由知识精英提出的“大众化”理论从口号阶段、形式化阶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实施,大众化文艺刊物的创办、鲁艺学院教育方针的调整以及对民间旧形式的改造与利用,促使“大众化”在延安文学创作实践中落地生根,不仅实现了从“五四”模式向“当代”模式的过渡,出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语言应用与新的文学主题,并借此正式确立了赵树理方向这一经典的文学语言写作范式。

关 键 词:语言大众化 当代转向 赵树理方向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