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方向

作品数:72被引量:10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华金余赵勇侯长振李杨孙晓忠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编后记
《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224-224,共1页
本期共刊发24篇论文,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各6篇,“这是《文学评论》每期论文刊载的基本格局”。在全部24位作者中,50后2位,60位1位,70后、80后、90后各7位,老中青三代学者呈现出各自的精彩。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关键词:《文学评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赵树理方向 延安文艺 文艺人民性 当代文学 编后记 古代文学 
从“鲁迅方向”到“赵树理方向”:延安文艺对“人民性”的探寻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汪卫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域外鲁迅传播和研究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909一2019)”(项目编号20&ZD339)阶段性成果。
20世纪40年代,延安文艺先后树立“鲁迅方向”与“赵树理方向”,引导文艺创作走向。毛泽东和延安文艺界对两个方向的建构过程,实际上也是延安文艺人民性思想形成、发展与丰富的过程。“鲁迅方向”是毛泽东基于鲁迅的革命立场与斗争精神...
关键词:文艺人民性 延安文艺 “鲁迅方向” “赵树理方向” 
《文艺报》与小说《金锁》批判风波始末——兼谈“赵树理方向”在新中国文艺规范下的失效问题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3期314-326,共13页罗文婷 
回顾中国当代文学格局分化、重组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的剧烈转折,“规范”文学形态“一体化”的意识一直伴随着当代文学的建构,其具体表现在,对不同文学派别的作家划分等级,甚至对左翼文学内部持不同主张的作家,也以文艺...
关键词:《文学评论》 赵树理 《文艺报》 左翼文学 文学形态 解放区文艺 当代文学 文艺副刊 
组织、个属与文化区块:解放区的文化机理与“赵树理方向”的生发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126-136,共11页张自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源整理工作研究”[项目编号:17XZW034];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特别支持项目[项目编号:18SZTZ01]的阶段性成果。
1947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树立的“赵树理方向”是解放区树立的最后一个旗帜,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组织、党组织等对赵树理的文学活动的引导及对其地位的认同过程,也是忠于革命事业而又有个人坚守的赵树理逐渐寻找自身与革命秩序...
关键词:解放区 文化机理 “赵树理方向” 
“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节点与是非曲直——赵树理评价问题研究之一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136-144,共9页赵勇 
赵树理自称其作品为“问题小说”,其实他本人也是“问题人物”,因为自从作为作家的赵树理诞生以来,对他的评价与定位就反反复复,颇让学界头疼。例如,洪子诚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专列“赵树理‘评价史’”一小节内容,但他只是简要梳...
关键词:赵树理 洪子诚 评价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历史节点 
“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节点与是非曲直——赵树理评价问题研究之一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21年第9期16-25,共10页赵勇 
赵树理自称其作品为"问题小说",其实他本人也是"问题人物",因为自从作为作家的赵树理诞生以来,对他的评价与定位就反反复复,颇让学界头疼。例如,洪子诚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专列"赵树理‘评价史’"一小节内容,但他只是简要梳理一番...
关键词:赵树理 文艺争鸣 洪子诚 评价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历史节点 柳青 
从“民族形式”论争到“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67-68,共2页牛婷婷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之前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中,“民间形式”与旧小说、韵文同被称为“旧形式”。论争的各方都侧重于发掘形式而非其思想层面的价值。在论述民间形式的价值时,又特别注意限度的把握。...
关键词:民间形式 赵树理方向 “民族形式”论争 欣赏习惯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 思想层面 民族形式 
延安时期文学语言的大众化实践及其成效被引量:2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4期87-95,共9页李萍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复兴与重塑: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研究”(项目编号:17XJC751003);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延安木刻版画的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JK0845)的阶段性成果。
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略,“文艺大众化”必定是不可绕开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战时特殊的政治形势和文艺政策的调整,延安时期文学语言的创作实践使得“五四”时期由知识精英提出的“大众化”理论从口号阶段、形式化阶段得到...
关键词:语言大众化 当代转向 赵树理方向 
从“民族形式”论争到“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考察被引量:2
《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第4期130-138,158,共10页牛婷婷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通过将“大众化”的方向具体指为“为工农兵服务”,突破了以新文艺为“体”、以民间形式为“用”的思路,向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提出经由思想和艺术上的改造与工农兵群众完全结合,支持热...
关键词:《讲话》 工农兵文艺 民间文学运动 赵树理方向 
“罗汉钱”与“小锯梁子”下的农村男女婚恋——浅谈赵树理《登记》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16期0055-0056,共2页孙浩文 
赵树理在1950年创作的《登记》正契合了1950年《婚姻法》颁布以后妇女争得自由解放、青年男女渴望婚恋自由、农村需要变革旧婚恋习俗的时代背景。作者以说书人的身份用口语化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以张家庄为代表的农村两对青年男女的婚恋故...
关键词:赵树理方向 零距离 婚恋自由 妇女解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