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

作品数:1171被引量:1876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红旗陈国恩陈方竞王富仁旷新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风景的内爆——艾芜《田园的忧郁》释读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5年第1期16-29,共14页李国华 
在艾芜1947年的小说《田园的忧郁》中,那个看风景的叙述者似乎主要眷恋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传统,是以身在画外、与画悬隔的方式来刻画风景和淘写情操,扬弃了与佐藤春夫密切相关的忧郁。一旦要重新桥接人与风景的关联,借力的也是社会关怀...
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 风景 艾芜 左翼文学 佐藤春夫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还乡叙事及意义建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1期99-102,共4页张莉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语文》示范金课”(2021sfjk003)。
现实生活、时代环境与文学创作有密切的关联,是作家进行叙事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时局处于持续的动荡中,工农群体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具有强烈政治觉悟的左翼作家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 中国左翼文学 叙事模式 意义建构 
夏志清、夏济安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黄杉 郑家建 
夏志清、夏济安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范式。夏志清取法美国“新批评”学派,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模式;夏济安则有意突破文学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引入政治、思想史、精神分析等视角以呈现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种...
关键词:夏志清 夏济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左翼文学 道德批评 精神分析法 
论1930年代左翼小说“速写化”的叙事特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陈玲 
1930年代时代变化、报刊媒体、左翼文艺主张的要求均催生着小说新形式的生长。彼时“应时出产”的“速写”内蕴着新闻速写简笔勾勒、现实敏感性等优长,加之其依凭美术的形象性偏重,链接着与现实主义小说叙事的相似性,催化着小说形式实...
关键词:速写 速写化小说 左翼文学 1930年代小说 
在“民众”与“国家”之间——“一·二八”事变与巴金文学实践的诞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1期89-104,共16页顾甦泳 
1920年代前中期,“国家”作为无政府主义者巴金意欲超克的强权构造,被视为民众革命的首要对象。然而,巴金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恰恰创生于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的低潮时分,构成了这一政治挫折的创伤症候。1930年代初,民族危机的骤然加剧...
关键词:巴金 无政府主义 《灭亡》 《海底梦》 左翼文学 
从“一体化”拯救左翼文学
《名作欣赏(上旬)》2025年第1期83-85,共3页康凌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1PJC018)项目成果。
谈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大问题”,绕不开左翼文学。事实上,在这一学科成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左翼文学几乎被看成唯一的“大问题”,不仅为学科研究提供事件、作家、文本等对象与素材,更为其建构认识框架、价值尺度乃至叙述规...
关键词:左翼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认识框架 价值尺度 拯救 一体化 叙述 
中国共产党与上海左翼文化运动扼要
《肇庆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93-99,共7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艺的历史经验研究”(23&ZD28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21&ZD25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与下,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电影、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体裁之间的关系是和谐且亲近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左翼文艺、文化运动建立与倡导的整体观念是反帝反资本主义、反国民党的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上海左翼文学运动 历史光影 文化价值 
张振亚:被忽略的左翼文学批评家
《新文学史料》2024年第4期38-49,共12页刘秀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2&ZD280)子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对于现代文学研究者而言,张振亚(1913—1990)或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现代文学史叙事中,经常有这一段表述:本年五月十四日在延安正式成立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延安分会。……选出成仿吾、周扬、萧三、沙可夫、丁玲、艾思奇、...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 陈学昭 萧三 周扬 成仿吾 沙可夫 柯仲平 严文井 
论瞿秋白的“薄海民”批判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4年第6期1-7,共7页许晶 朱燕彤 
作为一个从Bohemian翻译而来的外来词语,“薄海民”在中国现代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经由瞿秋白的捕捉和使用而具有现实批判性。其后,该词在中国本土语境中不断扩展内涵与外延,丰富了“薄海民”精神气质的中国面向。文章聚焦瞿秋白对“薄海...
关键词:“薄海民” 瞿秋白 革命文艺思想 左翼文学 
“出走”的冲动与“革命”的指向——论白朗小说中“延安道路”的情感结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赵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20BZW183);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T32100979024)。
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独具特色而又有延安身份的女作家,白朗的小说中一直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气质。从20世纪30年代初入文坛,到1941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白朗在创作中不断借用“出走”的叙事框架表达“反抗”的革命理想,其间虽有着浓厚的左...
关键词:白朗 东北作家群 左翼文学 情感结构 延安道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