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詹丽萍[1] 阙丽萍[1] 吴正宙 刘典典 徐宏贵[1] 周敦华[1] 方建培[1] 黄科[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广州510120
出 处:《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0年第6期350-352,共3页Journal of China Pediatric Blood and Cancer
摘 要: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反复右大腿疼痛6月余,头晕10余天”于2016年9月入院。初诊时骨髓形态:原始与幼稚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96.5%,免疫分型为B-ALL(CD19、CD10阳性),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按照华南地区儿童ALL治疗协作组2016方案化疗。根据患儿骨髓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检测出与白血病预后相关的融合基因及突变基因,强的松诱导试验敏感,诱导缓解化疗第15天骨髓形态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19%,流式微残18.7%,定为高危组。2016年11月CAM1(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方案治疗期间患儿出现持续高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1,3)-β-D葡聚糖试验、真菌抗原检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均无异常。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