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地洞》中的“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域钦 谢劲松[2]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121-127,共7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象学研究”(18BZX019)成果。

摘  要:卡夫卡《地洞》中的“我”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说是小动物,也可说是人,但卡夫卡并没有直接这样说。通过对此在“我”的显现、言说与危险三个层面作的分析,揭示了《地洞》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在语言、思想和存在三个维度所具有的意义,也与柏拉图“洞喻”说进行了比较。“我”的危险感正是对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经验的描述。如果说《地洞》是寓言,也只能看成是一现代寓言。

关 键 词: 地洞 危险 无家可归 

分 类 号:I0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