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24
出 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年第5期117-122,共6页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
基 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中国70年北京生态建设经验研究”(19LLZXA018);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择优资助计划成果。
摘 要:鄂伦春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其中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传统文艺作品都有鲜明的风格和民族特色。在文艺作品中体现着鄂伦春人对自然界自身运行的整体性认识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天人一体”的关系范式,展现出一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并由此衍生出一种节制主义生态伦理观和交互主义的生态审美观。鄂伦春族节制主义的生态伦理是基于鄂伦春人对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指认和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与敬畏,而交互主义的生态审美则主要体现为文艺作品中自然与人的交融互动、“比兴”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对于自然生命“自由之和谐”状态的推崇。以鄂伦春传统文艺作品为载体,梳理当中蕴含的生态意蕴,将有助于我们以一种绿色的“森林文化”观照现代的“工业文化”,反思并建立一种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文艺体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1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