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元龙[1] Ma Yuanlo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0年第12期20-33,共14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书写与追问:法国后现代主义论争”(批准号:2019010203)成果。
摘 要:进入20世纪之后,作品长期被禁的萨德侯爵激起了许多哲学家不约而同的强烈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萨德已经成为20世纪哲学话语的火花石。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一种令人吃惊的方式,将臭名昭著的萨德与一尘不染的康德联系起来,断言萨德笔下那些为了快乐而肆无忌惮的浪荡子绝不只是一些变态的人渣,而是康德意义上的自由、自主的理性主义者,隐喻了在启蒙运动中诞生的摆脱了所有监护的资产阶级主体。拉康将康德和萨德相提并论,他的目的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恰好相反:不是要说萨德是个隐蔽的康德主义者,而要说康德是个隐蔽的萨德主义者,比萨德更萨德。他感兴趣的是康德伦理革命的最终结局和一直被人们否认的前提:如果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主体必须履行的义务,事情该当如何?如果道德律本身反转成了欲望,情况会怎么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