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术后眼压变化趋势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清洋[1] 马萍萍[1] 梁丽银 陈敏瑜[1] 

机构地区:[1]东莞市人民医院眼科,广东东莞523000

出  处:《广东医学》2020年第23期2482-2484,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201610515000593)。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术后眼压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前期(临床前期组)、房角开放期(房角开放期组)、房角关闭期(房角关闭期组)、虹膜房角未见新生血管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对照组)各20眼,行巩膜隧道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应用压陷式眼压计测量术中注射后即刻眼压,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以及术后30 min、1 h、4 h、1 d眼压。观察眼压变化的情况以及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临床前期组6个时间检测点眼压分别为(16.9±3.2)、(43.4±3.7)、(25.0±4.9)、(19.1±3.6)、(18.1±3.3)、(16.2±2.0)mmHg。房角开放期组为:(25.3±8.1)、(50.1±10.9)、(45.1±9.5)、(40.0±9.7)、(36.1±8.3)、(28.9±9.7)mmHg。房角关闭期组为:(38.7±13.0)、(54.2±10.3)、(47.1±9.7)、(44.5±9.1)、(41.8±9.3)、(40.9±8.9)mmHg。对照组为:(15.7±3.1)、(44.1±5.9)、(22.1±4.5)、(18.0±4.1)、(16.0±3.6)、(16.2±2.7)mmHg。临床前期组、对照组术前眼压与术后1 h、4 h、1 d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0 min眼压高于术前眼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开放期组与房角关闭期组:术后30 min、1 h、4 h、1 d眼压均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前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下降较快,一般无需术中前房穿刺放液,房角开放期、房角关闭期患者眼压下降慢,24 h不能恢复到注射前眼压,建议给予术中放液或术后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减轻视神经纤维层的损害。

关 键 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压 玻璃体腔注射 

分 类 号:R775.3[医药卫生—眼科] R45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