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翰博[1] 关怿[1] 魏青 任永丽[1] CUI Han-bo;GUAN Yi;WEI Qing;REN Yong-li
机构地区:[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年第12期1763-1764,1822,共3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2019034)-基于肠道菌群-TMAO途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干预DMC研究。
摘 要:李东垣提出“阴火”理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为其病因,脾胃亏虚、脾不升清致精微下流,令精微不能上呈心肺,心肺阴虚而生虚热为其病机。“阴火”病位在心而火热之象多现于心肺,亦可涉及其他脏腑。“阴火”并非一个固定证型,而是一系列具有共同病机演变规律的证,脾虚内热是此类证的共同病理特点,其中脾虚、湿停、心肺阴虚、心阴虚之火的侧重有所不同,加之虚火所伤之部位各异,因而此类病症之临床表现各异,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癌性发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炎症等许多疾病状态中。治疗中取甘温除热法,以补脾土之虚、升清阳之陷、化湿浊之聚、润上焦之燥、清火热之余,令机体恢复左升右降之职,方能使阴火得除,诸疾得愈。
分 类 号:R222.15[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4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