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艳辉[1] 宋叙泓 Chen Yanhui;Song Xvhong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文化与传播》2020年第5期72-77,共6页Culture & Communication
基 金: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新闻调查与深度报道》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901045001-〔Y〕00223-20);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程项目“价值引领融入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新闻调查与深度报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编号:HNKCSZ-2020-01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去年底开始,媒体通过报道介入疫情,记录这场席卷全球的灾难。就国内报道而言,主题叙事带有引导舆论的责任而成为疫情报道中的重要的范式,主导媒体框架,宏大话语在话语权力中明显占优势。但从介入的媒体数量、报道规模及传播效果来看,微观的“我”视角个体叙事同样展示出不可替代的叙事优势和意义:对于媒体来说,既可保障疫情期间正常出稿,又实现了喉舌功能,践行了人文关怀,同时可以较好地激发社会共鸣以凝心聚力,达成社会动员的效果;对于个体来说,这种叙事满足“言说”的欲望,个体在“言说”中既能实现“人”的价值,又留下了生动而丰富的关于疫情的记忆,这些记忆是疫情集体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