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煜 何庆 HUANG Yu;HE Qing(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of Chengdu,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Sichuan,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31
出 处:《心血管病学进展》2020年第12期1338-1344,共7页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1640)。
摘 要:在无自主循环的状态下,机体处于全身性/系统性缺血缺氧状态,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各脏器的损伤会越发严重,而初始复苏成功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也会越发降低。无论怎样,在心搏骤停时,充足的生命支持和促进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显然都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核心。在前一部分对心搏骤停的早期预警、心搏骤停的识别和CPR的启动进行了介绍,在此部分将对CPR中的生命支持进行探讨。在临床救治中,CPR中的生命支持主要包括:充足的循环支持、合理的呼吸支持、除颤、体外循环支持和可逆病因的治疗等要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