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海锋[1] 陈橼[2] 王小林[1] 陈志刚[1] 徐海飞[1]
机构地区:[1]南通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江苏226361 [2]南通市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江苏226361
出 处:《交通医学》2020年第6期637-639,共3页Medic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基 金:南通市医学创新团队(团队10);南通市青年医学重点人才(青年068);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通委人才(2018)2号〕。
摘 要:目的:分析膀胱冲洗液温度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行TURBT术NMIB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冲洗液温度不同分为加温组120例和常温组92例。加温组冲洗液温度为40℃,常温组冲洗液温度约25℃。比较两组首次和二次行TURBT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首次TURBT术后加温组膀胱痉挛发生率17.5%、膀胱中度痉挛2.5%、中重度疼痛20.2%、人均日膀胱痉挛发生次数1.19±0.40次、痉挛持续天数1.33±0.58天、术后住院天数7.54±2.56天及留置导尿管时间3.25±1.24天,均分别少于常温组30.4%、17.0%、39.1%、1.5±0.58次、1.79±0.74天、8.68±1.55天、3.75±1.7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TURBT术后常温组膀胱痉挛发生率较首次术后增高,且高于加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TURBT术后常温组人均日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及持续天数较首次术后增加,且高于加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提高膀胱冲洗液的温度能降低首次和二次TURBT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
关 键 词: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痉挛 冲洗液温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