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开[1]
出 处:《电影文学》2021年第2期17-21,共5页Movie Literature
基 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日常生活与汪曾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写作研究”(项目编号:20ZWC005)。
摘 要:《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等影片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面在于率先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正面表述,另一方面在于回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文化需求。具体而言,即上述影片没有拘泥于展示知识分子的个体苦难与时代创伤,而是动态地呈现了他们成长为"四化新人"的过程,因而能巧妙地将知识分子叙事转化为对现实政治意识形态的支撑。本文试图归纳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题材影片中的功能性叙事单元,呈现并分析影片的编码方式与伦理诉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