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自我表达的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苗洪霞[1] 刘群[2] 徐颖 贾小桐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73165 [2]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3]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73165

出  处:《校园心理》2020年第6期559-561,共3页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基  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思政专项(16CSZJ11);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1910446082)。

摘  要:自我表达作为自我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自20世纪末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多学者在自我范畴内对自我表达进行研究,认为自我表达是一种反映自身思想与观点的行为[1]。彭洋洋[2]结合我国初中生实际做出自我表达的操作定义,即中学生通过行为、言语、情绪等方式表达关于自己的身体、学业、社交及情绪状况的过程。自我表达具有社会交往性,有助于促进社会交流,管理人际关系。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具有心理敏感性强、易羞怯等心理特质,往往不善于自我表达。从影响自我表达的因素来看,部分学者肯定了群体交往与同伴活动对自我表达促进作用;近年来,表达性艺术疗法和社交网络媒体等多元化、现代化的因素使大众有了更多表达的兴趣和表达方向,有助于提升身体、情感、社会和心理的健康。

关 键 词:促进作用 自我表达 操作定义 情绪状况 团体心理辅导 交往性 干预研究 心理特质 

分 类 号:G448[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