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性

作品数:135被引量:55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黎杨全张冬梅林旭霞虞永平米久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寻找交往的乐园 环境行为学视域下青岛大鲍岛历史街区公共交往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5年第2期116-117,共2页刘宇 王博文 
大鲍岛历史街区是青岛存留至今为数不多且相对集中的里院建筑区,其人文历史可追溯至近代。针对因街区商业化改造,致使原住居民流失、传统交往结构解体,从而引发其历史文化价值被忽视、公共空间活力丧失等问题,本文以“环境行为学”为视...
关键词:历史街区 环境行为学 公共空间交往性 更新策略 
走向“交往性成长”——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交往育人”思考与实践
《江苏教育》2024年第42期75-78,共4页任力 眭艺馨 
三十多年来,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童的交往问题,提出“交往育人”的核心主张,通过文化引领、课程驱动、队伍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交流中实现品德、情感、智慧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交往育人 育人方式变革 学校管理 
“秋郁”——校园景观设计
《城市建筑空间》2024年第9期124-124,共1页陈姝祎 吴思进 
方案设计强调校园景观空间的交往性,关注场地内外的交融,采用简洁曲线体现空间的自由之美。在校园广场设置观景、交流、休闲等功能区,以丰富师生校园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校园景观 校园广场 空间的自由 观景 交往性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 功能区 
国际信任影响了国际创新合作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2024年第4期33-48,共16页刘雅珍 徐森 丁雪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RCEP与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21K154B);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面向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泛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研究”(项目编号:19BGL122);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项目“创新链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2021~2024)(项目编号:JSSCBS20210266)。
国际创新合作不仅有助于实现一国创新资源的整合配置,还可以助力一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然而国际创新合作不仅取决于本国自身因素,还取决于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本文从国际信任关系的视角,基于先赋性信任和交往性信任的区分,依照建交时...
关键词:国际创新合作 国际信任 先赋性信任 交往性信任 制度距离 
文学的上网——关于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一次媒介考古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吉云飞 
在2020年开启的中国网络文学起源论争中,不少学者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观点,其中极引人注目的是“北美起源说”。欧阳友权以“生于北美→成于本土→走向世界”的生长线索,将1991年诞生于北美的华文网络文学锚定为起点①;黎杨全通过把网络...
关键词:网络文学 走向世界 欧阳友权 交往性 核心特征 华文 
数字巴别塔问题被引量:1
《当代传播》2024年第1期71-76,81,共7页杜骏飞 
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实践与范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AZD062。
本文通过“社会网络性”的讨论,阐明这样一种数字社会理想:以普遍联结来衡量数字社会网络的价值,并实现一种开放、团结的数字交往性。1.在一个指数级增长的交往网络中,梅特卡夫定律只能呈现物理意义上的网络价值,而无法决定数字社会网...
关键词:社会网络性 网络性 数字社会 数字巴别塔 数字交往性 
虚拟生存经验与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中国图书评论》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汪希 
2023年度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中西新媒介文学互动性比较研究”(2023CXZZ01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21&ZD3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问题关乎对其本质属性的认定,使其能与传统文学和西方网络文学区分开来。从网络社会出发,虚拟性、虚拟经验或许是探寻网络文学起点的重要角度。虚拟生存体验构成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西方电子文学的重要区别。在虚...
关键词:虚拟生存体验 中国网络文学 起点 交往性 ACT 
社区情绪的生成机制与治理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137-139,共3页井世洁 杨宜音 吴莹 
社区情绪是居民在日常社区互动中产生的共享心理过程,是社会情绪在特定地域环境和特定社会聚集方式上的表达,是社区水平上的社会情绪,具有群体情绪或集体情绪的属性。社区情绪作为形成良性社区秩序的基本动力和构建社区公共性的着力点,...
关键词:社区公共性 群体情绪 社区认同 交往性 社区秩序 社区互动 居民身份 特定地域 
增强共生性和交往性:参与式教学的核心要领——基于“三教”理念下参与式教学实践的解析被引量:8
《教育学术月刊》2023年第8期74-79,86,共7页冉源懋 李思文 
2022年贵州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委托课题“‘美的教育’理论探索与贵州实践”(编号:2022ZDWT04)。
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三教’理念下的参与式教学”以建构主义、交往理论等为理论支撑,针对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问题和需求,将思考、体验和表达作为教师“教”的基本内容,以参与式为主要方法,最终实现学生乐思考、能体验、善表达的教...
关键词:“三教”理念 参与式教学 教学改革 
交往性学生评价:要义证成、主要特征及实践路向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96-202,共7页张乐乐 陈恩伦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评价范式转型研究”(编号:2020-GX-140);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1SKGH259);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编号:2019PY58)。
新时代,学生评价渐趋走向以育人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交往性学生评价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场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依据一定的学生评价标准,以评价育人为出发点,以教师(个体/群体)与学生(个体/群体)的语言、文字等形式的交流沟通为基础...
关键词:交往性学生评价 立德树人 共生共在 评价育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