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伦

作品数:138被引量:997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受教育权教育学习权乡村教师中小学教师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下我国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异质性及其路径调适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8-99,共12页陈恩伦 高杨 
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项目“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研究”(1331006)。
以往学术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多是在“城市”和“乡村”二元格局的宏观层面进行考察,鲜有从“教师数字素养”这一微观层面进行探讨。基于学校教育承担文化再生产和阶层再生产功能的内在机制,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数字素养 异质性 文化再生产 乡村教师 教育公平 
算法时代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多重挑战与现实应答
《教学与管理》2025年第6期102-108,共7页高杨 陈恩伦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乡村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精准支持体系研究”(18YJC880023)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人类正逐步迈入数字社会和算法时代,算法技术广泛而深入地内嵌到教育当中,网络空间成为开展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现实场域,全新的网络生存样态为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与新活力。但“算法滥用”导致的评价主体理论场...
关键词:算法时代 乡村教师评价素养 第三空间理论 算法支配 算法赋能 
数字化时代,学校形态怎样变革
《教育家》2024年第36期4-6,共3页陈恩伦 
Chat GPT的出现,标志着我们正在开启一段新的社会创造历程。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生物人、智能人和数字人形成了一个交织的基本社群环境,而内嵌于这一交织社群环境中的技术性因素,实际形成了一种“人机协同”的社会实践方式,也标志着数字...
关键词:育人过程 技术性因素 数字化时代 人机协同 文化认知 育人目标 模式和方法 新样态 
循证教师教育中证据智能进化:内涵及其控制机制
《中国远程教育》2024年第9期42-53,共12页吴南中 陈恩伦 杜文峰 
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基于双师课堂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BCA210088)。
循证教师教育实现了教师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关键是依托证据建构证据为本的教师教育实践,其中证据是指有效开展教师教育的信息载体。在智能时代,循证教师教育的证据优化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
关键词:循证教师教育 人工智能 证据 智能控制 信息化 
乡村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责任伦理及风险应对被引量:1
《中国电化教育》2024年第8期102-109,共8页龚洪 陈恩伦 唐旭 
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创新基金项目“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研究”(项目编号:1331006)研究成果。
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里,确保乡村教师坚守数字与信息责任伦理,已成为合理运用数字资源提升高质量教学的职业操守。当乡村教师在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失去责任伦理的规约与限制,易造成数字化信息茧房行为蔓延,致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偏离乡土...
关键词:乡村教师 数字化教学资源 高质量教学 数字责任 
乡村教师情绪困境发展机制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
《教育探索》2024年第8期87-93,共7页高杨 陈恩伦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8YJC880023)。
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现,关注、解决乡村教师情绪困境是提高乡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动力的可行方法之一。针对乡村教师情绪困境,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对个案学校乡村...
关键词:情绪困境 乡村教师 教育生态学 质性研究 
指向高质量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组织适配及其生成
《新华文摘》2024年第11期125-127,共3页吴南中 陈恩伦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校组织适配是指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的大规模嵌入导致高校教育系统目标、工作内容、教学流程等随之发生转变,比如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教学管理的重心从服务课堂教学转向服务更高品质的学习,这些变化影响了...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高等教育体系 数字化技术 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 适配 高校教育系统 
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师有意义评价的逻辑架构与生成机制被引量:2
《中国远程教育》2024年第4期69-80,共12页陈恩伦 吴南中 
2021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价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公共课程教学立体评价整体架构与实践检验”(项目编号:Z211017)。
教师评价作为形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培育教师发展生态的有效工具,在效率主义主导的评价逻辑中被异化。有意义教师评价建立在教师是一种复杂生命体的隐喻之上,以促进投入、激发活力和提升价值为取向,通过教师自主参与、体验优化、多元...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赋能 教师评价 人工智能 教师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课堂信息反馈的缺失表征及重构路径被引量:1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高杨 陈恩伦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8YJC880023)。
课堂信息反馈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以行为主义等传统理论为指导的课堂信息反馈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社会互动...
关键词:信息反馈 反馈过程 社会互动理论 教学过程 课堂内容 符号互动理论 师生互动 
指向高质量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组织适配及其生成被引量:3
《教育学术月刊》2024年第2期82-89,105,共9页吴南中 陈恩伦 
2023年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重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体系建构与检验(编号:Z231038W);“数字化学习技术基础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创新基金项目“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研究”(编号:1331006)。
高校数字化转型改变了高校存在的基础环境,需要组织层面的积极调适予以协同推进。文章基于适配理论建构了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校组织适配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指向中因为组织目标、组织资源、组织壁垒等造成的高校组...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 高校组织适配 信息化 整体生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