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变形障碍中体像三要素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艺新 

机构地区:[1]闽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安362332

出  处:《校园心理》2020年第6期562-564,共3页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基  金: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科研项目(JAS170-31)。

摘  要: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未被充分识别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专注于一处或多处自感外表缺陷或瑕疵,而他人未观察到或者认为轻微;在病程中,个体会执行重复行为(例如照镜检查、过度整饰、挖皮、反复求证)或心理活动(与他人的外表进行比较)来应对外表担心”。躯体变形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成年人的时点患病率为2.4%(女性为2.5%,男性为2.2%),在美国之外(如德国),目前的患病率约为1.7%~1.8%,性别分布与美国相似[1]。”“躯体变形障碍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患病率为4%~13%[2]。”这种精神障碍会引起患者显著的情绪痛苦和功能损害,有很高的自杀率。这种精神障碍被称为“灾难性疾病”,其治疗的难点主要表现在患者对外表自感缺陷的选择性注意,不能全面整体感知外表,夸大外表的重要性以及与外表关联的牵连妄想,认为他人的言行与自己的外表消极相关,达到妄想程度[3]。本文对构成躯体变形障碍的体像三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其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

关 键 词:躯体变形障碍 精神障碍 时点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自杀率 体像 选择性注意 性别分布 

分 类 号:R749[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