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维保[1]
出 处:《学术界》2021年第2期141-147,共7页Academics
基 金: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新文学史编纂体例研究”(20ZWB148)阶段性成果。
摘 要:鲁迅小说《阿Q正传》在叙述上由于各章写作语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叙述体式的差异。“第一章序”由于放在“开心话”栏目,而呈现出杂语体的风格。第二章以后,移入“新文艺”栏目,而渐渐进入文学叙述的境界,但依然带有平行叙述多头归纳的特点。小说在第三章之后,才逐渐进入文学连载的叙述境界。第四章之后,多个完整的故事段落,逐渐显示出连续性。最后的“大团圆”结局,看似仓促,实则也是水到渠成,成就了小说的完整性。而阿Q的死亡,是情节叙述困境和创作主体不适心情共同作用的结果。整部小说,作为一种已然完成的叙述体,有着杂语体和纯小说体杂糅的叙事特征。在这种叙述体式的形成过程中,栏目要求、连载体式、个人友谊和创作主体的个人情境、知识结构,都对文体的形成起到了作用。多重伦理角色的参与,所形成的多重伦理间的相互博弈和商兑,造成了现有的无法定论的具有原初特征的文学体式。《阿Q正传》的文本形态是一个外在语境对文本形成造成极大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