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敏[1] Hou Min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LQN202035);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20BZW006);2020年度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JG2020YBXM134)。
摘 要:《子夜》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处于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不断争论之中,然而争论并未撼动其在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地位;《子夜》引发不断争论和经典意义的生成与其文本内外涵纳的多重意蕴密切关联;在当下,无论对读者了解1930年代的社会现实,还是对作家从事创作,《子夜》仍具有经典意义和借鉴价值。《子夜》的不断被争议、多重意蕴和当下的价值与意义,是其经典意义和艺术魅力之彰显,同时也说明其尚有诸多未尽的话题,这给予了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其经典意义的空间与理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