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卫军[1] Wu Weijun
机构地区:[1]电子科技大学法律系
出 处:《海峡法学》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Cross-Strait Legal Science
基 金: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之治视阈中的司法体制改革差异化研究”(项目编号:SC19ZT007);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QGXH20-02);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现状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1RKK07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工具理性维度检视与反思2018《刑诉法》修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本次修法背景与修法目的之审视,可以看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是工具理性主导下修法逻辑的产物;《修改决定》增设的相关制度尽管解决了及时之需,初步实现了修法目的,但立足完整、自洽、精细的工具理性标准分析,修法内容尚存在诸多瑕疵。因此,立法机关在未来刑诉立法中应逐步摒弃“宜粗不宜细”的理念,通过精密的条文设计,不断提升立法的实用性与操作性,实现从“粗糙理性”迈向“精密理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