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媛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1年第11期51-52,共2页
摘 要: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能人志士面对“数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纷纷提出“救国图强”的主张,其中,最开始提出,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其被后来的人也用到了外交领域,即“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它作为一种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几乎贯穿于整个近代中国同西方打交道的外交史上。当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中华民国的外交政策及实践中也体现出“以夷制夷”的理念,妄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达到制衡列强的作用。列强在共同宰割中国时,既相互勾结又激烈竞争。20世纪初,美国向六个国家发出照会,提出了“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从此,“门户开放”成为美国对华一贯奉行的政策。本文从“以夷制夷”和“门户开放”的概念入手,分析1912年至1937年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和“门户开放”的内在关系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