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

作品数:243被引量:17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宗运张富强上官绪智张礼恒徐碧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自在到自觉:红军长征对贵州工人运动的影响
《理论与当代》2023年第5期58-60,共3页杨杰 
一、贵州近代工业的产生和早期工人阶级状况历史上,贵州属于欠发达和欠开发地区,素来被称为“蛮荒之地”,明朝洪武年间才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并且长期实行“以夷制夷”的土司统治,因此工业化的进程非常迟缓。以1886年开办青溪...
关键词:红军长征 清末民初 工人运动 以夷制夷 明朝洪武 蛮荒之地 产业工人 欠发达 
清朝西南治边突出“华夷一家”
《文史博览》2023年第1期47-47,共1页朱汉民 郎玉屏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的大一统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大力施行国家儒学教化,培养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强化了国家正统性观念。
关键词:华夷一家 治边思想 少数民族政权 以夷制夷 华夷之辨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主流政治文化 正统性 
东北鼠疫背景下的中美博弈及启示被引量:1
《兰台内外》2023年第3期78-80,共3页赵森 
清末时期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关键地带,1910年东北发生的大规模的鼠疫使得东北局势更加复杂,日、俄两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侵占中国主权,而一向倡导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更是“积极”参与了疫情的防治。以美国对东北...
关键词:东北鼠疫 门户开放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理论与两汉王朝的践行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82-190,I0005,共10页晋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思想通史”(20@ZH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十四五”规划项目《(新编)中国通史》秦汉卷和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项目的资助。
从宏观理论来看,战国以来的与时俱进理论可视为以夷制夷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渊源。所谓胡服骑射也完全符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意味着胡人的骑射战术在军事上确有长处。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尤其匈奴的反复侵扰,使得以夷制夷...
关键词:两汉王朝 以夷制夷 因俗而治 师夷长技以制夷 
清朝西南治边突出“华夷一家”被引量:1
《历史评论》2022年第2期101-102,共2页朱汉民 郎玉屏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大一统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大力施行国家儒学教化,培养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政治文化的...
关键词:天下一统 华夷一家 治边思想 少数民族政权 以夷制夷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华夷之辩 主流政治文化 
人民军工简史 千字文
《军工文化》2021年第12期76-76,共1页相振华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昔有变法维新,兴洋务,办兵工,以图以夷制夷,挽大清之将倾,甲午一战,灰飞烟灭;绝望愤然,辛亥革命风烟骤起,驱逐鞑虏,振兴中华,然终未果;危难中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挺身而起,集华夏光复于一身,肩民族复...
关键词:以夷制夷 辛亥革命 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千字文 民族复兴 开天辟地 
人民军工九十年感怀
《国防科技工业》2021年第10期96-96,共1页相振华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昔有变法维新,兴洋务,办兵工,以图以夷制夷,挽大清之将倾,甲午一战,灰飞烟灭;绝望忿然,辛亥革命风烟骤起,驱逐鞑虏,振兴中华,然终未果;危难中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挺身而起,集华夏光复为一身,肩民族复...
关键词:以夷制夷 辛亥革命 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民族复兴 开天辟地 九十年 
朱熹民族思想探讨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109-114,共6页胡长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道统思想研究”(17ZDA010)。
针对南宋时期,由于宋金对峙而产生的突出的民族矛盾,朱熹阐发《春秋》等经典中的“华夷之辨”观念,强调“尊王攘夷”的义理追求,反对以秦桧等人为代表所提出的和议政策。朱熹指出,中国之强在德,夷狄之强在力,宋廷应该强化德政以对抗金...
关键词:朱熹 民族思想 华夷之辨 以夷制夷 
从中法战争分析晚清外交思想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4期160-162,共3页王建辉 李莹 
中法战争中清朝政府的对外交涉明确表现出晚清外交的大部分特征。在这场战争中,清朝政府“和戎”的外交目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以及由宗藩体制向近代国际平等外交的转变,都说明了晚清外交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晚清外交思想是中国向...
关键词:中法战争 外交思想 以夷制夷 宗藩体制 国际外交 和戎 
浅论以夷制夷与门户开放的关系(1912年至1937年)
《今古文创》2021年第11期51-52,共2页邓媛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能人志士面对“数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纷纷提出“救国图强”的主张,其中,最开始提出,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其被后来的人也用到了外交领域...
关键词:门户开放 以夷制夷 外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