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痉挛的反射性介导与非反射性介导机制  被引量:1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晓燕 吕君玲 金荣疆[1]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市610075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年第1期124-12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4047)

摘  要:脑卒中患者常会出现肌肉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有几种特殊形式包括:痉挛、强直及去大脑皮质强直,但以痉挛最为多见。据报道,大约20%—40%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肢体痉挛[1],痉挛患者的损伤部位多位于大脑皮质、内囊及基底神经节区[2]。长时间过高的肌张力不利于患者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会导致疼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异位骨化等运动系统的静态畸形,影响患者行走及日常生活活动[3]。

关 键 词:肌肉张力 肌张力 脑卒中患者 异位骨化 肢体痉挛 反射性 肌肉萎缩 大脑皮质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