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莹[1]
机构地区:[1]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思政部
出 处:《人民长江》2021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Yangtze River
基 金:2019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9GXSZ131)。
摘 要:在网络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大量庞杂的网络信息充斥着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他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外界各种复杂的思想理念和思潮,尤其是智能化手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导致大学生每天都在自由地获取各种网络信息,同时也接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负面新闻,从而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政治信条。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利用网络,把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不断完善网络思政教育措施,积极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解决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存在的问题,改观网络化生存带给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异化问题。网络化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条件和便捷,但网络化也大大弱化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甚至还加剧了高校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作为高校应利用网络积极性的一面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切实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技能及其有效性,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构建校园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来大力增强思政教师的媒介素养和网络化生存的辨析决断能力。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还要积极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运用预防的方法设置思想教育保护屏障,以防止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运用疏通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防止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探索出平等互动、文化渗透和人文关怀的思政教育新途径和新模式,正确处理好继承、借鉴、落实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高校思政教育 网络思政教育 大学生思政教育 传统教学理念 负面新闻 思政教师 媒介素养 网络化生存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