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欧阳晨煜
机构地区:[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4期55-56,78,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2019年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精研·借鉴·创作——优秀作家作品语言特色研究及借鉴”,项目编号:“XJ2019244”。
摘 要:长期以来,反乌托邦文学作为主流文学中的异数存在,是兼有自身特殊的美学气质和揭示人类生存处境作用的文学体裁和流派。在20世纪文坛,乔治·奥威尔以其被誉为“反乌托邦文学三部曲”之一的著作《1984》享誉世界。而我国反乌托邦文学起步相较英美国家稍晚,王小波是国内该类型文学发展至高峰的代表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白银时代》。他曾在作品里屡次提到其小说写作深受乔治·奥威尔的影响,故造成部分读者和评论家长久以来的一个共同误区——即基于这两位顶尖作家在写作上的师承关系,中外反乌托邦文学萌芽和发展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的反乌托邦文学写作模式是全面继承西方的。本文旨在对“中国反乌托邦文学是西化和借鉴的产物”这一观点进行质疑和反思,试图分析中外反乌托邦文学构筑视角与方法的差异化,最终总结出中国反乌托邦文学中的民族性和创新性,从而带领部分读者走出误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