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义芳[1] Li Yifang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出 处:《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59-64,共6页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荆州水灾与洪水文化研究”(17D030)。
摘 要:直到上世纪60年代,沙市还有一条俗称便河的人工运河可以通航,南接长江,北通汉水,东达汉口。便河的开凿始于魏晋时期,杜预开凿杨水运河时,在离江陵城东不远处,利用三湖、荒谷水,使运河与长江水相通。这条以荒谷水为主体的南北向河流,便是沙市便河的最早起源。五代时,南平国高氏父子在修建江陵砖城,开凿护城河的同时,也开凿了从城东门至沙市的运河。此河东南流向沙市城,在金龙寺和塔儿桥附近与南北向的古运河相汇合,在沙市津巷口附近入江。随着运河的开凿和长江河道南移,作为荆州外港的沙市港,在唐宋时期沿江堤逐渐形成比较繁华的市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