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史冬梅[1] 杨兴东[1] 刘磊[1] 

机构地区:[1]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100080

出  处:《山东医药》2021年第11期70-72,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并发脑微出血56例(1级23例、2级25例、3级8例)、未并发脑微出血94例。比较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或未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腔隙性脑梗死灶计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甘油三酯水平,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脑微出血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脑微出血患者年龄、腔隙性脑梗灶计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均高于未并发脑微出血者(P均<0.01),二者性别、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腔隙性脑梗死灶计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1、2、3级脑微出血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47±0.05、0.54±0.18、0.62±0.17,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脑微出血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619,P<0.05)。结论年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腔隙性脑梗死灶计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用于评估脑微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关 键 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