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世雄[1] 陈钰杰[1] 瞿代虎 WANG Shixiong;CHEN Yujie;QU Daihu
机构地区:[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510180
出 处:《广州医药》2021年第2期116-122,共7页Guangzhou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手法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0例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及超短波治疗。实验组除与对照组一样的物理治疗外,还给予手法治疗,包括椎旁软组织放松按摩,颈椎复位及枕后肌群抑制技术。两组的治疗均持续2周,每周5次,总共10次。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其咬肌的压痛阈值、最大张口度、咀嚼肌(咬肌和颞肌)在静息状态下表面肌电平均电位、咀嚼肌在最大用力状态下表面肌电峰值均值,并计算咀嚼肌不对称性指数、总体活动不对称性指数。结果组内前后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仅部分咀嚼肌的静息电位、最大张口度和咬肌压痛阈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所有的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结果显示所有指标改变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静息电位和咀嚼肌不对称性指数下降更多(P<0.05),而最大张口度和咬肌压痛阈值增加得更多(P<0.05)。结论相比单纯运用理疗的方式,采用颈椎手法治疗联合物理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其疗效更加明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