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生理科学进展》2021年第2期87-87,共1页Progress in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摘 要:同理心或共情(empathy)是一种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通过动物实验对共情的产生机制及其特征进行研究。但在这些实验中,受害者(victim)所接受的伤害性刺激均依赖于实验者外在施加。2020年3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Christian Keysers实验室发表文章报道(Curr Biol,2020,30949~961.e7),他们建立了一种大鼠通过主动压杆获取奖赏刺激,同时引发对同伴伤害性刺激的行为学测试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共情行为的特性及相关脑机制。
关 键 词:伤害性刺激 同理心 动物实验 共情 阿姆斯特丹大学 实验者 脑机制
分 类 号:B84-0[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