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2]吉林大学
出 处:《团结》2021年第2期28-30,共3页Unity
摘 要:近年来,许多冤假错案频繁见诸于国内媒体。研究显示,错案的主要成因在于事实认定环节出了问题,而准确事实认定的关键则取决于证据的有效审查判断。自2013年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印发了《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都强调证据的审查判断是防止冤假错案的重要机制,但却没有对如何把握证据的审查判断作出具体规定。2021年修正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解释》)尽管对8种法定证据的审查判断进行了更加详尽的规定,然而,这些规定却过于零散、僵化,缺乏体系性,忽视个案具体语境,有的甚至背离了诉讼认识规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