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长春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4期30-37,共8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比较与汇通研究”(16ZDA097)。
摘 要:宋学作为儒学融合佛教实现再生性创新的产物,是当前中国民族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蓝本。通过对宋学起源的考察,不仅能深化对宋学内涵与发展过程的认识与理解,更能够为当前中华文化汲取输入外来文化提供经验参考。然而,目前学界关于宋学起源问题的研究,忽略了佛教一方于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智圆、晁迥二人之为“宋学先觉者”的身份,尚未在学界获得如韩、李以及“宋初三先生”一般的广泛认同。但事实上,两人的《中庸》诠释学成果构成了儒学“心性论”转向的一个重要环节。智圆、晁迥分别从本体、工夫两个层面丰富、发展儒家原始范畴内涵的尝试,不仅促进了宋初《中庸》升格运动的发展,更为“北宋四子”建立儒家心性论系统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0.1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