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嘉军[1] Wang Jiajun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21年第4期113-123,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列维纳斯与文学批评研究”(批准号:16CZW005)成果。
摘 要:列维纳斯哲学中反主体优先性、反视觉中心主义等维度,深刻带动了对于电影视觉表现方式的反思。在向电影的延伸中,列维纳斯思想中的"表现禁令"激发人们以一种超越主客体关系的方式来对待影像,将影像变成列维纳斯意义上的"面容"。将《索尔之子》置于大屠杀电影的谱系中,会发现它既在一定程度上持守了表现禁令,以黑暗来呈现大屠杀,同时又试图让观众看到黑暗,从而展示了一种新的见证诗学。《索尔之子》还展现了一种新的"父子关系",这一关系更接近列维纳斯晚期思想中的"父性"概念。这是一种不基于亲缘而基于伦理的父子关系,通过为自己"创造一个儿子",索尔找到了一种另类的救赎和希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