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符号精神分析研究  

The Psychoanalysis Study of Network Literary and Artistic Symbol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立新 付慧青 Ma Lixin;Fu Huiqing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济南250014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0年第1期13-25,共13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课题号:13BA010);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数字艺术权利与义务研究》(课题号:18BWYJ07)阶段性成果。

摘  要:网络文艺符号主要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音乐、网络节目、网络电影、网络直播、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等九大能指,其中网络语言符号是九大能指的共同表征。网络文艺主体在对这种符号的创造和使用中显示了主体精神层面的各种症候,主体在“本我”统治下形成了“第二人格”,最终成为拉康镜像中的“伪自我”,并将“他者”形象在多次认同中转化为主体心中的“心象”,最后主体在“本我”快乐原则的统治下,实现了“本我”和群体的狂欢。

关 键 词:网络文艺 符号生产机理 精神分析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I206.7[文学—中国文学] J05[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