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曙晴
机构地区:[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南京210000
出 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1年第4期312-313,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摘 要:近20年来,直肠癌精准诊治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已经不是治疗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关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即使在最严格的多学科团队合作下完成高质量的精准手术,仍不能避免术后排粪、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研究显示,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排粪功能障碍,即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可达64%,其中41%为重度患者。笔者认为,盆腔器官由共同的神经支配,直肠癌手术对排粪功能的影响,也会伴随排尿障碍、急迫和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上述功能障碍其实也应归于LARS的范畴。由于跨学科和关注度低,关于如何定义直肠癌手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尚未形成共识。据文献报道,即使术中采用神经保护分离技术,直肠癌手术后仍有8%~29%的患者发生排尿功能障碍。但这一数据仅以慢性尿潴留为特征,未包括排尿急迫感和尿失禁,其他排尿相关感觉障碍在术后新发或加重的情况也难以界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5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