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轶峰 Yuan Yifeng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57-63,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贵州客民与地方社会变迁研究”(15BZS119)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有清一代,贵州成为南来北往的客民优先选择居住的地方。客民在土著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同乡聚居到同姓聚居的客民社会,并由此土客之间因土地、惯习或生活琐事等而相互仇视,相互对峙,构成一种以彼此籍贯为划分标准的族群关系。作为游离于化外的一个群体,客民都希望自己能从化外走向化内,成为有身份的人,他们都会用不同的办法把自己的身份与国家认同联系起来。在客民心里,国家认同就是"户籍"和儒家思想的社会政治价值观,如"忠、孝、义"等符号,这些成为客民得以世代延续下去,成为巩固其地位,控制地方社会的文化资源。客民"反客为主"身份转换过程揭示了客民在地方社会整合到国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