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7号染色体非整倍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刁夏尧 蔡锦华 郑俊炯 孔坚秋 吴少旭[1,2] 于浩[1,2] 黄浩[1,2] 谢伟槟[1,2] 陈雄 黄成然 黄丽芳 覃海德 黄健[1,2,4] 林天歆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广东510120 [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恶性肿瘤表观遗传与基因调控重点实验室,广东510120 [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广东510120 [4]华南地区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510120

出  处:《癌症》2021年第5期204-218,共15页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8YFA0902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825016、No.81961128027、No.81772719、No.81777228);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No.2018B01010900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7B020227007);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专项支持计划(No.2017TX04R246);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目(TianxinLin);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19ykyjs29);广州市科学和信息技术局恶性肿瘤分子机制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项目(No.[2013]163);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恶性肿瘤基因调控与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项目(No.KLB09001);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项目(No.2017B030314026)等的资助。

摘  要:背景与目的术前预测肌层浸润情况对于充分治疗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非常重要。目前,术前准确诊断BC肌层浸润状态仍存在一些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BC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与肌层浸润情况的相关性,绘制用于术前区分肌层浸润性BC(muscleinvasive BC,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BC(non-muscle-invasive BC,NMIBC)的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方法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BC患者均接受术前FISH检测,包括4个位点[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chromosome-specific centromeric probe,CSP)3、7和17以及基因座特异性探针(gene locus-specific probe,GLP)-p16位点]。使用Chi-square检验分析FISH与BC肌层浸润的相关性。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前预测肌层浸润的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在训练集中评估列线图预测肌层侵润的效果,包括辨别准确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此外,通过模型比较评估列线图与用于构建该模型的各个变量的鉴别力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在CSP3、CSP7和CSP17阳性的BC患者中,肌层浸润更为普遍(OR=2.724,95%CI:1.555–4.774,P<0.001;OR=3.406,95%CI:1.912–6.068,P<0.001;OR=2.483,95%CI:1.436–4.292,P=0.001)。通过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像学测定肿瘤大小、临床肿瘤分期和CSP7状态被确定为BC肌层侵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建立了包含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并在训练集(AUC=0.784;95%CI:0.715–0.853)和验证集(AUC=0.743;95%CI:0.635–0.850)中得到令人满意的区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实用性。在模型比较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表明,与任一用于构建该模型的单独因素相比,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显示出更高的鉴别力,并且在DCA中的整个的阈值概率范围内�

关 键 词:染色体非整倍性 荧光原位杂交 肌层侵润 列线图 术前预测 膀胱肿瘤 

分 类 号:R737.14[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