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黄河“双联体”看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后强[1] 李海龙 

机构地区:[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72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2期165-166,共2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一、江河文明与中华文化基因。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大江大河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人类起源于大江大河,任何文明的根基都在江河、发展于流域。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中华文明本质上是江河文明,而不是陆地文明、黄土文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大体就是长江和黄河的演变与发展史。河流既是创造文明的动力,又是记录文明的载体,还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华民族的江河文明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双条性、同体性、贯穿性、同向性、同形性、阴阳性。

关 键 词:黄土文明 阴阳性 文化之源 同形性 同向性 人类起源 创造文明 贯穿性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