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都高腔口头传统的稳定性与即兴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璐[1] 杨梅[1,2] 

机构地区:[1]绵阳师范学院 [2]西南民族大学

出  处:《四川戏剧》2021年第4期142-144,共3页Sichuan Drama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音乐人类学视域下凉山彝族阿都高腔的口传性研究”(项目编号:xnyy2018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阿都高腔为彝族人民在野外活动时演唱的民歌,多为一人歌唱,也常用于彝家男女青年情歌对唱。因音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舒缓、演唱难度较大、音乐风格刚健豪放而被誉为"彝人的京剧"。阿都高腔属于典型的口传音乐,口传音乐与以乐谱为主要承载工具的书面音乐有着明显的区别,口传性为其最基本特征。但当前对口传音乐的研究更多地聚焦于"表演后"产生和形成的音响与文本,缺乏对口传音乐本质属性口传性的探讨,因此本文对阿都高腔在口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稳定性与即兴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把握阿都高腔的本质属性。

关 键 词:阿都高腔 口头传统 稳定性 即兴性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