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的虚與實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 石立善(譯) IKEDA SHUZO

机构地区:[1]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 [2]日本京都女子大學

出  处:《中国经学》2009年第2期1-24,共24页

摘  要:本文以“無寧,寧也”這一訓詁爲切入點,分析比較了王引之與鄭玄對於經書中“無某,某也”、“不某,某也”一類詞語解釋的異同。由此發現,王引之具有“虚義”解釋的強烈傾向,而與之相反,鄭玄則始終堅持尋求詞語的“實義”。鄭玄的訓詁注釋是源於其經學家的立場,而極盡所能地推行“虚義”助字説的王引之,其學問性質乃反經學或脱離經學的。王念孫的學問根底裏尚存有對經之大道的信仰,而王引之卻超越其父,捨棄大道,以小學本身爲終極目標。作爲語典著作的《經傳釋詞》,雖以“語助”與“發聲”於歷來以假借爲中心的學問領域上開啓了新局面,但同時亦是小學的自我目的化的必然性歸結。鄭玄與王引之的對立,乃注釋之學與語典之學的對立,而“無寧”解釋的相異即兩者對立的突出性體現。

关 键 词:經學史 小學 鄭玄 王引之 王念孫 《經傳釋詞》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