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匡汉[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语言与文化论坛》2018年第3期202-206,共5页Forum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摘 要:语言的革命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拨乱反正——把“文化革命”那套语言推倒,最早的表现是以伤痕文学、伤痕诗歌为代表。到了80年代以后,有一部分诗人主张实现本土化的现代性转型,尝试对传统资源嫁接转化,以寻根文学、寻根诗歌为代表。到了90年代及至新纪元,特别是受后现代诗歌的影响,语言出现了又可喜、又令人担忧的非常复杂的现象。那些偏离心灵律动和智性逻辑,太过的个人化(不是个性化),太悬浮的声调,太怪异的风格,太奇特的修辞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又遇到新的问题——现代诗语和我们汉语的修辞系统到底是什么关系?汉语诗歌怎样建立自身的价值尺度?怎样体现自身的文化诉求?在全球化的语言流中我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