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文明[1] 吕福玉 Li Wenming;Lv Fuyu
机构地区:[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2]四川理工学院经济学院
出 处:《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33-42,共10页Forum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基 金: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6年网络传播研究院校级招标课题“发展信息学引论”(YA2016002);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度开放课题“网络文化生态综合治理研究”(WLWH17-16);四川理工学院产业转型与创新研究中心课题“产业转型与创新的信息化机理研究”(CYZX2O17O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性假说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与出发点。不同的人性假说,会产生不同的人文理论。人性假说的演变,势必导致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推陈出新。既有“人性假说丛林”已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依据它们而形成的相关“理论丛林”,也遭逢难以突破的困境。因此,将人性假说从经济、社会维度拓展到信息维度,在“人性假说丛林”中,反思与重构“信息人假说”:信息人是出于天然信息本能、独具强烈信息欲望、拥有多元信息需求、要求明晰信息知晓、本为中性信息人性,以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传输、服务为主要活动方式,并通过这些活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并实现自我发展的人类群体;信息人无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活动,均出自其信息人性及其发展之需要。“信息人假说”的当代适用性,在于增强对“数字原住民”这一新“物种”的认识,为发展信息学奠定学理基础,并为信息生活的进一步数字化做好必要准备。
关 键 词:“信息人假说”信息本能 信息欲望 信息需求 信息知晓 信息人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