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烨 SONG Ye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49-156,共8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古典诗歌艺术创作鉴赏到底以什么为主,这是历代诗论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根本诗学理论问题。叶燮作为中国诗学史后期出现的最杰出的诗学理论家,提出了他的诗歌"贵识论"思想。"贵识论"的归指就是"诗以识为主",这其实是一个自宋代就出现了的观念,直到清代叶燮那里达到了理论上的臻至。叶燮对他的"贵识论"做出了很多出色的论述,过往研究已经多有涉及,如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对诗歌艺术反映世界能力的空前拓展、对审美鉴赏之独立判断力的强调、诗歌内容之"变新"的重视、以及打破了诗歌时代崇拜的桎梏。然而叶燮的"贵识论"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地方,尤其在关涉诗句的"概念"与"意象"这两大审美构成元素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贵识论者该如何把握,以及由此推展而至的"唐宋诗之争"的经典立场问题,这关系到所谓的"识"这一审美能力其自身的审美原则问题,也关乎叶燮"贵识论"理论在今天来看是否最终达到清晰完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