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葛易航[1] Ge Yihang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 处:《美术》2021年第6期140-141,共2页Art Magazine
基 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哈尔滨早期俄侨美术研究(1897—1920)”(编号:2020C001)的研究成果;黑龙江省博士后一等资助项目“哈尔滨俄侨文艺活动研究(1897—1954)”(编号:LBH—Z20024)的研究成果。
摘 要:俄侨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存在已久,哈尔滨俄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中东铁路的修建者及其家属;其二是因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爆发后离开本国而来到哈尔滨的白俄,其三是来哈尔滨经商的商人。哈尔滨成为俄侨风雨飘摇中的避风港湾,也成为俄侨的文化广角。实际上"俄罗斯侨民与祖国隔绝,他们被迫在沉重的道义和物质条件下生活和创作,承受了来自不同政体强大的思想压力,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向中国扩张期间尤其如此。在这样条件下,远东的俄侨保持了各种传统和自己的民族文化,它始终是整个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1]。哈尔滨水彩画已有百年历史,已经形成以哈尔滨地域特征为主要面貌的水彩创作,而哈尔滨水彩画之所以在20世纪初期得到发展,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是受益于俄侨在水彩画上的创作带动及其美术教育,这两因素使得哈尔滨水彩画呈现出鲜明的异域性和地方性特征。俄侨的到来,客观上推动了哈尔滨水彩画的勃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