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向洪 郭红超[1] Hao Xianghong;Guo Hongchao(Department of Chemistr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
出 处:《有机化学》2021年第5期2134-2135,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摘 要:碳环和杂环结构是构成大量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药用合成化合物、农药、材料等的重要结构单元,因此,发展经济、高效的环状结构的构建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经济、高效、原子利用率高的环加成反应用于构建环状分子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类十分重要的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π-烯丙基钯两性离子中间体因其良好的反应活性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的密切关注,围绕它们开发的环加成反应已成为合成碳环和杂环化合物的有力工具[1-3].一般而言,钯催化环加成反应起始于钯催化剂与烯丙基化合物的作用,由此产生的烯丙基钯两性离子进一步反应完成环加成反应.这种反应模式决定了钯催化环加成反应的开发高度依赖于烯丙基化合物的种类和特性,因此发掘和设计适用于钯催化环加成反应的烯丙基化合物是发展钯催化环加成反应的关键.一种新型烯丙基化合物的发现,往往会导致发现新型环加成反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