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甘祥满 Gan Xiangma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3期97-104,共8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摘 要:《诗经·条民》篇“有物有则”一语的意义,经学从毛传到郑笺,再到孔疏,由于注解体式的差异而做出了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解释。这些解释沿着或内在或外在、或知识性或义理性而组合成的不同方向,不断产生出“意义的生长”,孔颖达的《正义》充分展示了经学注解的这些特点。沿着内在的“意义的生长”路径发展,“有物有则”中“物”字和“则”字的意涵逐渐丰富,同时又逐渐引向了更深的义理性问题,诸如“物”“事”如何能内在地统一为“物事”的问题,“物”之则如何过渡到“人”之则的问题,人为什么、以及如何能把握物事之则进而拥有“懿德”的问题。最终,这些问题发展为纯粹的哲学问题,它们肇端于经学注解,而归宿于哲学诠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