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性”  

The Chineseness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1919-192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金花 Li Jinhua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学评论》2021年第3期48-55,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1919-1949)”(项目编号ZBH2019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1919年到1925年间,中国作家开始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道路。虽然这一阶段中国既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艺论述,也少有苏俄、日本等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但作家还是在苏俄、日本的无产阶级运动的文艺经验中提炼出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民众艺术"、倡导"无产阶级文化"、宣传"主义"/"革命"、争论"文艺自由"等理论问题。作家没有原封不动地将这些问题移植到中国,而是立足中国文艺现实、结合经典马克思主义,赋予这些问题"中国性"。从苏俄、日本等的无产阶级运动文艺经验"中国化"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生了;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性"产生了。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性 民众艺术 无产阶级文化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