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晓非[1] 路素英[1] 王娟[1] 林素暇[2] 饶慧兰[2] 甄子俊[1] 朱佳[1] 黄慧强[3] 孙斐斐[1]
机构地区:[1]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广州510060 [2]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广州510060 [3]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广州510060
出 处:《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1年第2期117-120,共4页Journal of China Pediatric Blood and Cancer
摘 要:病例资料病例1男,1岁5个月。因“右踝皮疹伴溃烂3个月,全身散在皮疹2个月”于2013年1月转我院治疗。患儿于2012年6月(年龄11个月)出现右踝内侧皮疹,略突出于皮肤表面,色鲜红,约1.5cm×2.0cm大小,于外院局部治疗后,皮疹未见明显变化。随后出现局部溃烂,伴液体渗出,并出现全身多处散在皮疹(背部、胸部、阴囊、颜面部),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皮肤局部肿瘤凸起伴深部溃疡(图1)。皮疹活检病灶进行肿瘤基因重排检测:TCRγ和TCRδ单克隆重排阳性,而TCRβ和Ig重链和轻链重排阴性。我中心病理诊断:T细胞淋巴瘤,倾向于皮肤原发性γδT细胞淋巴瘤。骨髓(-)。PET/CT示:右脚踝区及右小腿皮肤病灶代谢活跃,符合淋巴瘤;右腹股沟多个淋巴结代谢活跃,考虑浸润;左咽后、双颈Ⅱ区及双侧腋窝多个淋巴结代谢较活跃,浸润待排。2013年3月开始采用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1周无效,更换CHOP+博来霉素2疗程,右踝部溃疡稍好转,其他部位病灶无变化。2013年4月改为BFM-NHL方案A-B-A-B化疗4疗程,皮疹消退,溃疡愈合,获得CR(图2)。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23.205